数周前华为分析师大会上的新闻头条表明,Circa2018对5G的吹捧是有些过头了。但是,这个大会上衍生出来更大的故事是人工智能(AI)。更具体的说,是华为希望把握的人工智能机遇和在实现抱负的征程中所面临的阻碍。

如果你经历了从3G到4G的过渡时代,华为轮值主席徐直军关于5G简单而平实的论述肯定不会让你吃惊:首个5G的发布(3GPP 发布 15)仅仅是一个起点,我们对5G的预期已经是漫无天际,高级别4G技术和5G初期部署之间差别很小。这与LTE网络发展初期的情形何其相似。当时,增强型分组接入技术(HSPA+)承诺4G速度和新部署的网络一定会比移动宽带快、新的商业模式将会接踵而至。

这些评论的起因?一位分析师提问说,为什么在大会上午的开幕式主题会议中诸位高管没有高调的再去讨论5G?考虑到这家供应商在世界移动大会上的5G产品发布、5G信息和大规模的5G展示,这是一个合理的提问,但是,这个问题是在华为花费了整个上午的时间讨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议题:人工智能后才被提出来。

公平的说,对人工智能的关注也并没有完全石沉大海。而且,对于长期追踪华为或通信技术界的人士来说,华为的重点发展领域是容易预测的。短暂的撇开这个不谈,人工智能是华为在世界移动大会上信息发布和会前吹风会上的主要议题。撇开另外一个事实不谈,人工智能正在进入到更广泛的产品布局上,从电信网络基础设施到智能手机、到安全平台、物联网平台、后台系统以及所有相关的领域。在这个事实背后,可以看出人工智能是全行业的“加热按钮”,人工智能对中国来说更是一个整体战略计划。

虽然中国在过去没能赶上参与全球重要技术标准的制定,但是并不准备错过此次人工智能发展的良机,华为(中国技术界全能典范、中国运营商和商业领域成功的主要供应商)需要参与进来。但是华为应重点发展哪一部分的资产板块或战略板块才能把人工智能与其繁杂多样的业务联结在一起?在全公司展开一次全面的、整体同步整合?不管是应用到企业产品、耳机或通信公司网络上,人工智能的研发部门势必要在华为的整体布局上占据一席之地。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不可抗拒的潮流信号。但离扣篮得分还远。围绕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竞争仍将异常激烈。任何新兴重要技术都应出现竞争。而且,华为也有大量的自身障碍需要去克服。

协调同步:将人工智能列为不同业务部门的常规项目可能是可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能够有效的联结不同部门。不同的研发攻关、不同的用户案例、不同的客户、不同的业务可能都会聚焦人工智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是步调统一的,如果步伐不一致,这些努力可能都是白费力气,有时候甚至是互相冲突的。

承诺VS产出:在探讨如何实现其人工智能抱负时,尤其在企业方面,华为发出了一个很清晰的信号:关注这个领域。当架构视角到位后,华为承诺将在今年下旬举办的连接大会(Huawei Connect)上发布新产品(会议计划在10月份于上海召开)。这家供应商再一次证明了自己兑现承诺的能力。当人工智能竞争继续激烈,市场上的各种解决方案已经饱和时,如果想获得市场认可,华为需要多做一些实事,少做一些展示。

中国的人工智能:当前很多政府都对来自华为和中兴的通信网络设备,甚至是手机举亮起了红灯,你认为他们的人工智能产品如何被认可?在回答之前,需要注意人工智能的用户案例包括读取个人资料,人工智能的系统会使人的决定并非总是可见的,在那些解决方案中存在的偏见和假设关联也可能会不为人知。

如果人工智能具备变革消费者体验、企业运营和通信网络的潜能,竞争性的股权围绕其中是很正常的,潜在的人工智能玩家是否能够获得成功也无法保证。

在实现华为人工智能愿景的过程中华为也面临着摩擦和挑战。华为的大多数竞争者也可以很容易的照搬使用。他们需要供应的是已经经过市场证明的产品,而不仅仅是产品愿景。需要把实现人工智能价值作为一个协同产品线,而不仅仅是一个方便的营销工具;任何供应商将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和销售努力融入到全球政治中的潜能。

如果最后这个观点看起来有点夸张,那就看看一些基础的人工智能现实吧。人工智能会接触到大量的数据和个人资料。人工智能具有连接不同产品和系统的潜力,这种连结方式是其他技术所不具备的。人工智能是如何做决定的,这一点并不总是很明确,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充分信任系统的运营方。如果围绕通信技术的政治紧张和贸易紧张形势继续发酵,人工智能就存在全线崩溃的风险。

 –  GSMA Intelligence负责人,Peter Jarich

本文表达的观点仅仅是作者的看法,不代表GSMA、GSMA会员或准会员的看法。